新会地处北纬22°5′15″~22°35′01″和东经112°46′55″~113°15′43″之间,位于广东省中南部,珠江三角洲西南部,西江、潭江下游。东与中山市、东南与珠海市斗门区毗邻,南濒南海,西南与台山市、西与开平市、西北与鹤山市相接,北与蓬江区、江海区相连。地呈三角形,北阔南窄,东西相距48.8千米,南北相距54.5千米。2012年,全区土地面积1354.71平方公里。
新会地表显露地层,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、泥盆系、白垩系、下第三系、第四系全新统,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,出露面积898.19平方公里,占全市总面积的54.72%。火成岩分布广泛,多为燕山旋回的岩浆岩。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,构造不大发育,有新会背斜、杜阮向斜、睦洲向斜。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、中泥盆统、白垩纪地层及燕山三、四期岩体中,其中北西300°方向断裂规模最大,由睦洲、大鳌往东南延至斗门,往西北延至鹤山、四会,长度大于170公里。新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。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境西北、西南部,面积882525亩,占全区总面积的35.84%,有大雁山地、圭峰山地、古兜山地、牛牯岭山地。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米,是全区最高峰。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东南、中南、中西部,显示海湾沉积特征,面积107.19万亩,占全区总面积的43.53%,有海湾冲积平原、三角洲冲积平原、山谷冲积平原。全区水域面积507930亩,占全区总面积的20.63%。
新会山地主要分布在市境西北、西南部,面积882525亩,占全区总面积的35.84%,有大雁山、圭峰山、古兜山地、牛牯岭山。
古兜山:距新会城区62公里,群山连绵百里。建国前,这里被作为土匪巢,被害者多为华侨、侨眷,建国后,兴办林场、茶场、果园、造林绿化。辟山办电,耗资1400万元,共建成水库11座,水电站17座。主峰狮子头海拨982米,行政区划属古兜水电站指挥部。“指挥部”位于古兜山地西南部,西界台山,东连崖南,是以主峰古兜山为中心的高山区。东南3公里有马山,高程350米。西北1.5公里有大磅山,高程909米。南距5.5公里有古兜山主峰狮子头,高程982米。东南距3公里有刘三姝山,高程831米。大磅山东3公里有大园岭,高程756米。南折3公里有将军山,高程629米。又4公里至红婆山西坡,这一带现筑有水库5个,建电站10座,集雨面积50000亩。山地全部封育次生林,保持保持水土,涵蓄水源。
圭峰山:位于新会境内的西北部,峰峦起伏,绵亘数十里,东接江门市区,南与城区(会城)相邻,西接大泽镇,北至杜阮镇。海拔442米。因山形酷似圭璧,故称“圭峰山”相传隋唐时,山上多桂树,又有“桂岭”之名;其顶方圆如台,亦称“玉台山”。远望圭峰,苍翠欲滴;进入圭峰,绿荫如盖,“圭峰叠翠”,已成为新会的新八景之首。1989年,被定为省级首批风景名胜区。1997年,国家林业部批复圭峰山为国家级“森林公园”面积55.1平方公里。
圭峰山是广东的十大名山之一,自古便是名儒硕彦的讲学之地,高僧羽客的练真之所,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到圭峰游览题诗;明代大画家沈石田曾到此作《玉台图》;明代著名的理学家陈白沙曾在圭峰山讲学;明末兵部尚书黄公辅退官后曾在圭峰山修身养性并聚众抗清,今在山上仍留有黄公辅墓和纪念他的寺庙;唐代黄巢、明朝黄萧养两次农民起义,都曾在圭峰山上安营扎寨,今仍有点将台太师座、练兵场等遗址可寻。
大雁山地:盘亘在县境西北,主峰大雁山,海拔308米。
牛牯岭山地:在县境东西,主峰牛牯岭,海拔398米。